个人中心 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中心工作 » 工作动态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陈贤副主任到龙里县平西村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强调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为载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518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贤深入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并调研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级调研员曹泽祥、二级主任科员狄颖参加。

陈贤在宣讲会上,与村“两委”常务干部、驻村干部、群众代表等与会同志围坐一圈,先听取了大家关于平西村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再结合大家反映的情况以及关心的热点难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重点宣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的会议精神基础上,陈贤强调,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主体,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乡村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抓好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发展,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陈贤认为,我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职责定位不精准,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营机制不灵活,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思路不清晰、环境不优良、重视不到位,是全省面临的共性难题。在贵州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发挥村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制度优势,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扩大乡村开放,建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夯实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创新共同奋斗的方法路径,激发群众主体积极性,打一场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攻坚战,这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基层组织的经济基础、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极为重大。

陈贤提出,要精准定位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职能职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直是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红色资本管理者”,应优化股权结构,负责按照市场规则优化配置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是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要从错位、越位、缺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回归本位。村集体合作社不同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农业企业,更有别于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因此要避免陷入长期以来形成的村干部直接经营“做不了”、直接从事生产管理“做不好”、与其他市场主体“抢饭碗”等误区。说到底,村集体合作社就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红色管家”,负责的是运作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红色资本”,重在利用集体资本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生产和搞好经营,具体的管理方式就是“入股分红”,调控村级经济活动,促进村集体经济积累壮大和农户增收致富。村集体合作社要回归本位,必须瞄准主责主业,搞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设计,优化充满活力的村集体合作社建设发展股权设置。从当前的情况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份结构,应由存量股、增量股和激励股三个部分构成,理顺生产关系,服务生产力发展。一是设置存量股。存量耕地、山林、水面等进行清产核资、折股量化形成资产股,同时根据现有人口进行股份量化形成人头股,也就是村集体成员持有的原始股,享有承包权、经营权带来的权益,享受土地征用增值收益,属于村集体成员的既得利益股份。二是设置量股。村集体量股,主要是政策性注入的资金资产,包括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和财政性产业项目资金扶贫资金、残疾人资金等,专门服务政策特定的村民。村集体合作社可以通过直接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形式,保障村集体量股的保值增值。三是设置激励股。主要是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包括激励股、红利股、积累股等。其中激励股主要用于村集体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激励和奖励,可以论功行赏。红利股主要用于股份持有人的红利分配,可以按照要素贡献确定分配比例。积累股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支付公益事业、维护公共设施,也可用于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的扶危济困、尊老爱幼等事项。四是以村集体合作社章程的形式明确股权架构。按照存量股重点保障股东的承包权利,变量股重点兼顾村集体、政策特定对象的股权利益,增量股重点突出效益优先、要素权利和公平可持续的原则确定股权利益。具体从实际出发,经过股东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存量股、变量股、增量股的具体股权比例、分配关系和分配形式,既充分保障各个方面的合法权利,又促进村集体合作社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五是完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架构。参照股份制企业,成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个重要内部机构。其中,考虑到村党支部书记因日常工作繁忙而不能全身心投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原则上通过法定程序将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董事长而不是理事长,如村党支部书记不是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则应从村“两委”其他常务干部中选举;理事长原则上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担任或者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监事长原则上由村里的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乡贤担任。为了更好指导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运营,可将县级以上帮扶单位负责人、镇办挂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等聘为独立董事,进入董事会。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日常管理运营行为要全部纳入制度管理。重点是建立好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股东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公开制度等。其中,章程、股东大会制度的制定要组织全体农民或者家庭代表研究讨论,获得大多数农民或农户认可后方能施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由各内部机构自行制定,报董事会、监事会审批。

陈贤提出,要构建上下畅通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体制。上面无头,六神无主;下面无腿,寸步难行。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应该“上有头”“下有腿”,打通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保障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地落实。当前,村集体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上不巴天、下不着地”,上级的政策够不着,市场的发展沾不上,安排的任务接不稳,较长时间都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上面没有业务主管部门,工作找不到“靠山”;下面没有市场主体,发展找不着“抓手”。当务之急是抓紧构建和完善村集体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县乡村三级体制。一是组建县村集体合作社总社和乡镇村集体合作社联社,实现村集体合作社“上面有头”。 参照前述村集体合作社建设管理运营规范,尽快组建县村集体合作社总社(简称县总社),加快组建乡镇村集体合作社联社(简称乡镇联社),建立全县统筹、全乡落实的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引导体制机制。县总社和乡镇联社同样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架构,县乡有关领导分别担任只参与科学决策、不参与分红的独立董事,加强对村集体合作社建设发展的领导和管理。县乡分层次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坚持以村集体合作社为发展支点、政策落点,支持村集体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参与“一县一业”“一乡一特”发展引进和培育农村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投入村集体合作社指导和推动村集体合作社健康发展。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其它合作经营性实体,实现村集体合作社“下面有腿”。坚持效率优先,理顺村集体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的资金、资源、项目的合作发展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推动村集体合作社利用财政资金、产业项目、集体资源资产参与企业合作、群众合作,培育发展全资型、控股型、参股型、合营型“四型”生产经营性和社会服务性的专业合作社,并最大可能让利,确保专业合作社活得下去,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千军万马”,涵养村集体合作社的活水源头。

陈贤提出,要完善左右联动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机制。村集体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方面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应该与信用社、供销社构建“一体两翼”的融合发展格局,解决好资金和市场“两大难题”,促进乡村开放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绝大多数目前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没有很好参与到社会的分工合作中。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关键是合作,以发挥好集体所有制和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也要加强与信用社和供销社的合作,解决好发展资金问题和产品销售问题。完善左右联动的村集体合作社建设发展机制支持,至关紧要的是建立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主体、信用社和供销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运行机制。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主体,深化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变”改革,探索集体资源、集体资产、集体资金的经营管理的多样化实现形式,让沉睡的资产醒过来,让静止的资产动起来,让闲置的资产变现出来,激发内生活力。以村集体入股供销社为杠杆拓展农产品市场主渠道,发展农村寄递物流,加快进一步便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打通流通堵点,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支持村集体合作社依托农村信用社平台,量化农村建设用地的收入、农村宅基地的集体股份、集体经济积累资金,有效整合村集体的资源、资产、资金,探索发展合作金融,实行相对封闭的资金安全管理,积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活水源头。

陈贤提出,要创新扬长避短的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方法路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应该回归主业主责,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主题,利用村集体的优势补短补缺补弱,盘活集体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服务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是代表全村群众或全村集体经济成员的,不应该像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那样成为一般的市场主体,从事直接的市场经营活动,必须跳出由村干部或少数人经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搞混淆、只代表部分群众的利益等陷阱。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既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进行谋划,又要尊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管控,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长宽高远百年产业、共享发展百年企业、生态特色文化底色百年品牌。在发展方法上,按照发展新集体经济的思路,组织带领农民群众既立足于农业农村,又放眼城市和二三产业,着力在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上补短、补缺、补弱,寻求新的增长点,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水平。在发展方式上,要推动着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抱团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来源。二是搞好乡村基本建设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路建设项目、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项目、基本公共服务阵地建设项目,交给村集体来建设和管理。三是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把乡村环境保护、森林管护、治安管理、文明创建、文化娱乐、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的资金投入,交由村集体来管理使用。四是加强薄弱环节。重点是壮大集体资本,把财政投入、民生资金、集体积累等转化为集体的红色资本,增强村集体的市场谈判能力;规范财务管理,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构建村集体、企业、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发展经济民主;强化利益联结,找到不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创造价值的生产管理环节,充分体现和激发群众劳动的价值;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种业、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

陈贤建议,要切实加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乡村走向共同富裕,农民是主体,农村是主场,农业是主业,集体经济是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应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支持和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上奋发有为担当作为,打一场振兴农村集体经济的攻坚战,确保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党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腰杆子”,是村民自治组织实施自治、德治、法治行动“钱袋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人、地、钱整合路径“蓄水池”。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结果导向转化为路径过程,通过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奋斗,夯实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态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存在行动上的迟缓,存在方法上的欠妥,必须创新政策落实的渠道和举措,把应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平台促进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努力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县、强乡、强村,让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应把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协调,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坚持农业主业、农村主场、农民主体,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处理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城乡、工农关系。应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政策资金的落点,不断壮大村集体的“红色资本”;配套建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管好集体的每一分钱。应把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指挥棒”,确保集体经济的发展蹄急步稳。

会后,陈贤副主任一行到平西村黑山羊养殖基地、西瓜种植基地调研特色产业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